焦虑症一定会好(为什么焦虑症一想通就好了)
- 时间:
- 浏览:
- 来源:生活美文
“得去看医生,肯定是抑郁症。你需要它吗?就是不听劝,敞开心扉。”候诊室里有一个熟悉的对话脚本。随着一男两女的声音传进诊室,原来是病人的母亲王,正和王的父亲不耐烦地交谈着。
2020年10月左右,附近一所大学的20岁学生小王心情不好。他哭了。他觉得活着很无聊,但又觉得不能**。降低兴趣。容易疲劳,不如同龄人。注意力不集中。是的,食欲。睡眠不好,睡眠少,爱早醒。正常排尿和排便
像小王妈妈这样对抑郁症有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。甚至有些患者自己在抑郁症早期也有这种想法。因为抑郁而尝试或者不愿意尝试之后,在没有新的意识之前,他们没有精力去尝试。那么,抑郁症是不是只要熬过去就解决了呢?
积累抑郁症在所有**,任何行业,不分年龄性别,人们对抑郁症缺乏真正的了解,导致诊疗率低。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10%,包括那些认为抑郁症可以通过放松来解决的人。有时候这些想法可能会导致悲剧。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,表现为持续抑郁、兴趣减退、乏力。思维缓慢,意志和行为下降,严重者出现**意念和行为。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,老年人甚至数年,多数病例有复发趋势。
抑郁症不是字面上理解的“春愁秋愁”,也不是“能不能熬过去”就能决定的。是一种内心的停滞,孤立,如石沉大海,一种情绪和心理的紊乱。抑郁症给个体带来精神上的痛苦,严重的会导致丧失生活的信心和能力,甚至结束生命。
有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“灵魂的感冒”,是一种精神疾病,是绝望的不治之症。其实抑郁症不是精神感冒,不是心脏病,也不是性格问题。它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精神疾病。这些生物学基础也证明了抑郁症不是冥想那么简单。身体上表现为抑郁,但问题出在大脑。从病理学上看,抑郁症是人脑某些特殊区域多巴胺、5-HT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或功能发生紊乱,表现出相应的抑郁、睡眠障碍、身体不适、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和基本欲望的精神障碍。要治好廖,就要在大脑中建立新的平衡,恢复正常的功能,这就需要专业的治疗,而不是简单的打通。文章开头,小王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。经过治疗,他的病情逐渐好转。通过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,小王现在对抑郁症有了新的认识。我很高兴它没有引起一场灾难。
既然抑郁症没那么简单。可以说就是这么复杂。甚至有很大概率**,所以早预防早识别很重要。如何早期识别抑郁症?
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有以下三个临床特征:
1.经常感到压抑和沮丧。
我很烦躁,易怒,敏感,多疑,固执,对自己或生活没有信心,总是觉得不开心,讨厌参加集体活动,喜欢独处。有些患者有轻微的无价值感,认为自己对社会贡献不大。有时表现为乏力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、思维困难、自发言语明显减少。总之他们总觉得“活得太累了”!
>
2.常伴有较多神经症症状。
主要是疑病症和强迫症的表现。比如,有时候患者会起疑心,尤其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,不断体检也很难解释自己的疑惑;有的会有莫名的空虚感、恐惧感、孤独感、强迫感;有些患者经常感到生活无聊,终日唉声叹气,甚至以泪洗面,反复出现**的念头和行为。大多数病人经常被诊断为神经衰竭。
弱或神经症。
3.常伴有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
如顽固性失眠及早醒等睡眠障碍,伴健忘、乏力;找不到器质性病变的头痛、身痛、肢痛、腰痛等;无原因的腹胀、腹泻、厌食、恶心及胃部不适;莫明其妙的心慌、心悸,以及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不适,但各种检查均正常。
当出现上述情况时,家属应该带患者到专业的精神或心理科医院就诊,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,甚至发生意外。
那么什么样的表现可以确定自己得了抑郁症呢?
下面列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
核心症状
• 抑郁心境
• 对平时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**
• 精力不足或易疲劳
附加症状
• 思维和注意力下降
• 自信心丧失和自卑
• 自责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
• 对未来感到悲观,没有希望
• 有**/自残的想法或行为
• 睡眠障碍
• 食欲下降
病程: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。
核心症状两项以上加附加症状2项以上,时间2周以上就可以确诊抑郁发作了。当然症状的评定专业人员是准确的。记住如果感可确诊抑郁症就一定到正规机构找专业抑郁症,就不要自己再在想得开想不开上纠结了。
最后因为抑郁症最坏的结果是**所以把怎样才能对**很好的早期识别介绍给大家
1.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,表达想*的念头,或在日记、绘画、信函中流露出来。
2.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,焦躁不安、常常哭泣、行为怪异粗鲁。
3.陷入抑郁状态,食欲不良、沉默少语、失眠。
4.回避与他人接触,不愿见人。
5.性格行为突然改变,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,向人道谢、告别、归还所借物品,赠送纪念品等。
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请尽早找专业人员评估干预,以免后悔莫及!
【本期专家】关泽滨,沈阳市安宁医院心理三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,副教授,**心理治疗师,**二级心理咨询师。
**老年医学会舒缓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精协精神健康促进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心理康复协会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、北方论坛辽宁省青年委员会委员、沈阳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。从事精神、心理临床工作近20年,擅长失眠、焦虑、情感障碍、精神分裂症及成年、儿童心理障碍等精神、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,主攻方向:神经症性、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。